這篇文章是針對乳癌細胞轉移到橫膈膜上的經驗分享,不涵蓋所有的疾病類型。

 

判斷癌症病患是否要送急診,對於一名照顧者來說頗具有經驗和意義。

我們先來看急診的代價和好處。

 

A厭惡的代價,

當病患被診斷出病症沒有嚴重到要住院時,

照顧者卻需要忍受半夜凌晨,陪病患68小時的時間待在急診室,

只有一張椅子和急診室應接不暇的醫療聲響,難以入睡。

 

 

當病患診斷出病症有嚴重到需要住院時,

照顧者和病患需要待在急診留觀區等待半天到一天,直到有病房可以轉入。

在等待的時間,照顧者仍然只有一張椅子、全亮的空間和醫療噪音。

轉到病房後,仍需要對住院醫師說明病症和病歷。

當新的一天來到時,所有的照顧程序又接踵而來,盥洗、吃飯、吃藥…..

還有院方的護理處置進入,抽血,驗尿,驗便,點滴,血壓……

對於病患和照顧者來說,急診和住院的第一天都相當疲憊不堪。

 

B事物的存在有它的功能,

當然急診設立的好處,就在於能對病症做最緊急的處理。

 

C當你決定要付出急診的代價和得到醫療的好處時,

還有一個控制條件在於病患的個性。

 

本人的母親,是一個相當沒有安全的女人。

每一次出院的第一天,她都會指出身體某個地方不舒服,例如拉肚子、咳嗽,

而央求希望送急診做診斷和治療。

 

我們有過出院兩天後,送急診又住院的經驗,

也有過出院一天,當天晚上送急診,又回家的例子。

 

D所以就急診這件事需要考慮的條件有哪些?

病症指標+病人的個性+代價+好處

 

 

在反反覆覆的經驗中,針對胸腔有積水的個案我們有幾個判斷條件達到了,

就有必要送急診處置。

 

指標包括

 

1躺下會喘。

相關判斷:體重超過64kg,腳出現水腫。

 

2暈眩到失去意識。

 

3化療後發燒。

 

被排除的病症:夜咳不停、頭暈、拉肚子、胸悶、心臟跳很快

 

甚至是,判斷的指標出現跡象時,就提前掛門診回院診療。

不要等到很嚴重時,熬夜看急診。

 

E結論:如果症狀不同,你可以整理自己的

「病症指標+病人的個性+代價+好處」

因為病人在承受症狀時只剩下情緒,照顧者需要用理智去判斷,

並且承擔選則的結果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癌症病人 急診室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